示教室挤满了人,边边角角里也堆满博士硕士。
“第二批截骨的数据何教授已经准备好,何教授实验室一下忙不过来,只能分批。”
邹教授汇报临床实验的进度。
因为截骨的数据模型,都是由南都医大的数字医学实验室提供,包括协和、301、魔都六院,都由他们提供数据支持。
没有超算的加持,实验室算力不够,只能一批一批出数据。
“不着急,让何教授慢慢来。”
临床实验不赶时间。
杨平的嵴柱外固定架,苏教授围绕这个新技术有很多部署,女婿还年轻,很多东西不懂。
作为家里的长辈,苏教授自然要为他劳心劳力。
当初提出这个课题时,苏教授认为要成功难度很大,就算杨平能够成功,时间也在三年以上,这种原创性的创新,难度非常大。
可是没想到,三个月就完成整个实验,获取成功,这种科研的速度令苏教授瞠目结舌。
所以很多原来没有的计划现在不得不提上日程。
“杨教授这科研能力有点恐怖呀,才几个月时间就成功完成课题,听说下一步准备克隆肌肉的课题。”
邹教授其实水平也非常高,对苏院长这个女婿越来越看不懂。
手术正在继续,大家聚精会神,认真观看每一个步骤。
很多带组的教授已经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做上几例,这个新技术,谁先做,谁就占据学术的先机,就算不是原创,跟随者,也有先后。
如果第一批发文章,肯定不一样,后面等推广开来再发文章,学术价值就大打折扣。
苏教授盘算着,杨平的下一个课题,苏教授准备帮助他申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能够获得这个基金支持,是日后通往院士的桥梁。
而且,嵴柱外固定架技术,苏教授也考虑帮助杨平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年轻人不太懂这方面,需要有人指点引路,以后晋升院士,这些东西非常重要。
苏教授经历过院士的评选,自己心里有数,这个女婿才华横溢,只要这么稳定发展,晋升院士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