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新的学政
话说那省学政大人汪宏骏乃是刚刚才上任的人,到江南省学政这个位置上任还不足一月,大家对他都不够了解,只知道他乃是从辽东来的,其余生平事迹、家庭情况以及爱好等等均一概不知。
这也是大周朝的一项特色制度,目的自然还是维护科举考试的绝对公正,杜绝一切作弊的可能性。
院试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主考官是一省的学政大人,但是这位学政大人的产生却都是在院试当年的时候,而且产生的先后顺序还不同。
离京城最远的云川省、边西省、辽东省等等的省学政大人的产生时间最早,他们接到任命就得马不停蹄地远赴这些省份去任命,免得错过了最重要的三年一次的院试考试的时机。
像江南省这样离京城还算比较远,但是也不算近的省份,是第二波出官员告示的,这个汪宏骏也不过是在一个月前接到任命之后便马不停蹄地从京里出发往江南省赶,几日前刚刚到江南省学政府那里走马上任呢。
像京城、南直隶、北直隶这样的京畿重地,走马上任的时间几天就行,省学政大人的位置自然会更晚的时候再出来。
甚至有一年出现过院试开始考试的前三天才匆匆出了京城学政大人的名册,然后那位大人刚刚领了圣旨就直接被太监们待到京城的贡院里面去自省出题了,完全不给京城里任何人接触学政大人、买通他作弊的机会。
在这样严防死守的政策下,结果是相当喜人的,整个大周朝的科举无比现象都减少了不少。当然不可能完全杜绝科举,只能说减少再减少。
学政大人们来各个省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主持当年的院试。新的学政大人会在不了解该省全部情况,同时也与该省的地方势力完全没有交往的情况下主持院试考试,这样朝廷可以最大限度的信任他们,避免他们被当地势力“污染”,从而同流合污、上下其手操纵科举,使得选□□的都不是朝廷真正需要的人才。
而省学政大人在主持完当年的院士考试,确定了秀才的人选之后,还有一个巨大的权利,那便是——拔贡以及考核秀才。
获得了秀才的身份,在大周朝才是真正算是有了“功名”,有了继续科举的资格,有了政治上因为科举所获得的真正的待遇,比如说家中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免税待遇,以及见官不轨的资格和可以帮人代写诉状,作为一个状师之类的权力。
之前的童生之类的都只不过是约定俗成的名分,其实童生这个身份并不能让人得到什么实际的政治待遇,与秀才可是天壤之别。
既然秀才这个身份这么重要、这么值钱,朝廷自然会出台相关的规定严格管控,不可能让人一次院试考中之后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面睡大觉几十年,需要每年都参加考核。
考中秀才之后的人会按照省学政大人的成绩以及各自的家中关系、后台、财力等不同的情况,被分配到省学、府学、县学之中去求学,每年都会有结业的考试。
在院试之中能考中一等的,会被省学政大人授予“廪生”的资格,就是的说你这边在念书,朝廷不但不收你的钱,还会倒发钱补贴你,一般而言每省“廪生”的名额都不会多,具体到各府就更少了,基本上只会有三五个名额,到县上就更是凤毛麟角,一个县都不一定能有一个。
一般而言廪生都会有机会留在省学求学,若是自己想要回府学学习也是可以的,但是因为省学的教学资源更好,一般学生都不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府学,除非府学为了留住这个当地的廪生给他大笔的金钱补助,让他动心了。
考中第二等的,会被省学政大人授予“附生”的资格,就是说学校不收你的钱,但是也不给你发钱,你可以径自在县学或者府学学堂里念书。一般而言“附生”是没有资格进省学念书的,最多只能留在府学念书,还不是每人都有留下的资格和机会。
至于谁留谁走,那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考中第三等的,会被省学政大人授予“增生”的资格,类似于自费生,就是你要在县学里念书就得花大笔的学费才行。而且增生是没有资格到府学或者省学念书的,只能留在县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