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节课上下来,李想简直就成了学生眼里的小天才,对她更是崇拜的不行。
尤其她不但能调动课堂气氛,还会用英语对他们做各种各样的辅助练习,那标准的伦敦腔只要一开口,就会惹得同学们注意力百倍的竖起耳朵听,听的过程中还会自我做对比,看看自己的发音到底是哪里存在差异。
因为人气太高,同学们甚至积极主动的要求她加课,可是却被小李想拒绝了。
“对不起啊各位同学们,我下午和晚上都有事,只能上午过来,在这里给大家道个歉,总而言之记住一句话,口语需要练习,不要害怕开口,也不要怕别人嘲笑你,勇于开口才能说好,记住了!”
等李想迫不及待的从阶梯教室里跑出来,才想起自己没有给外婆和妈妈打招呼,她一想到那么多人挤着,头都要大了,于是也顾不上打招呼了,先一步的走去了自行车棚区。
出了学校的大门,她拿着杜涛先前给自己积攒的,还有她手头本来就有的,大概一千多斤的酒票,在北京城的各大供销社里转悠采买。
只买好酒,比如西凤酒,五粮液,茅台,这个时候的价格在六七元一斤上下浮动,北京城多大啊,她也不嫌麻烦,反正有自行车,有票,基本上一个地方买一箱,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一箱。
要不说这钱和票不经花呢,你挣着难,可是花着却是相当容易,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她骑着自行车转遍了北京城大大小小的供销社、商场,将一千二百多斤的酒票全部花光光了。
一千二百斤,按照每斤七块钱来算,她花了八千四百多块钱。
酒票没了,酒就买不了了,只能后续慢慢挣了,空间里加上她以前几世屯下来的酒,70-90年代的,大概有上万斤,五六十年代的最少,七八十年代的一般,八.九十年代的则最多。
比起后世的收藏价值,当然是五六十年代的最佳,可惜这个年代的最不好找,哪怕是他们黑市收上来的,也不过一二十斤。
要说这个年代什么最具收藏价值,应该就只有酒了。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五点多,她这边刚进门,李招娣就抱着自己的儿子黑娃过来,上来就给她跪下了,“哎呀,你这是干啥啊,赶紧起来,起来。”
“李想啊,我谢谢你救了我儿子,昨天如果不是你,他可能就,可能就,”
李招娣红着眼,黑娃趴在地上不住的磕着头,似乎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停的说着感激的话。
李想赶紧把他们拉起来,“行了行了,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你们何必这么客气?回吧,回去吧,”
李招娣看她就站在倒座房这边不进门,就知道人家不太欢迎她进去,当即拉着自己的儿子落寞的走了,临走之前,不忘看了眼挂在李想车把上的布袋子,显然对里面装的东西很感兴趣。
李想就算看到了,也没搭理她,人一走,院门就给关上了,却不想耳聪目明的她正好听到走到门外的李招娣吐槽她一句。
“越有钱越抠门儿,怎么这么抠呢,连块糖也不舍得给我们孩子吃,呸!”
李想朝天翻了个白眼儿,失笑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