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小说网>玄幻小说>深雪之恋 > 第45章 商鞅变法
    两千年前的“真人秀”

    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诸侯国以利相交,彼此毫无信誉可言。百姓遭受接连不断的🌸战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有今天不知明天的日子,他们渴求安定的🂆🌥生活。

    百姓只求温饱,不能与商鞅等🉫人谋划变革大事,但社会的变革最终要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他们才是变革的最终承担者。如果国家脱离百姓,只有上层变革,那无论这个国家的⚏上层如何先进,它都只是一只纸老虎。

    商鞅意识到颁布新法如果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贯彻执行起来势必困难重重。在农耕🐹🄳社会,百姓是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商鞅虽不相信人民的智慧,却相信人民的力量。为了保证新法在百姓中顺利地进行,商鞅认为必须取信于民。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秦国🜾🇰国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下令说,只要有人搬木头到北门,国家赏赐十金作为报酬。

    搬动一根三尺长的木头,赏赐十金,做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却付如此高🗶☜⛵的酬劳,百姓初时并不相信。很多百姓站在城门外观望,不知商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观望者越来越多,却仍无人向前搬动木头,商鞅增加赏金到五十金。

    作为智识超凡的大才,商鞅不仅对刑罚深有钻研,对人性更有一套独特的见解。大概而论,儒家信奉人性本善,要求朝廷不要肆意干预百姓,相信百姓会朝善的一面发展。与儒🋹家不同,法家觉得人性本恶,认为百姓🙫需要朝廷严加管理,否则人必趋向坏的一面。

    当时,人皆趋利避害,很少有孟子所谓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首先,经过春秋、战国之乱,作为人们行为准则的周礼已经彻底崩溃了。社会上层将周礼当做实现目的的幌子,社会下层直接视周礼如无物。为了生存,很多人都是苟且偷生,内在的道德观已经崩溃。🆕

    商鞅将赏金从十金增加到五十金,就是想以重利诱导百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金加到五十金后,百姓人头攒动,三三五五,交头低声商议。人人跃跃💑👊🇎欲试,但仍无人敢出来搬木头。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里终于走出一个人,他说:“让我来试试。”说着他就把木头扛起来,将其搬⛕🚌到了北门。商鞅果真派人赏给那个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金。

    这🊤💔👥件事传开后,在秦国引起了轰动。老百💅🏙🚣姓都相信左庶长商鞅是个言而有信的人。🝧

    城门立木,只为取信于民。商鞅通过此事就是想告诉百姓,让他们相信朝廷。凡是朝廷颁发的诏令,一定言而有⚩🔄信,不问身份尊卑,对有功者必赏,对违法者必罚。

    自古以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都是堂而皇之的谎言。百姓见商鞅做了一件很真实的事,更希望🏊看到商鞅兑现诺🚬🖢言。

    经过城门立木一事,百姓记住五十金,记住改革家商鞅,更记住朝廷一定言而有信。在信誉沦丧的战🏊国,取信于民是众诸侯国最想做却最难做的事。商鞅在城门立🔑⛦🜦木,一举赢得百姓的信任,破除百姓对朝廷的猜疑,为变法赢得了民众信任的基础。

    宋朝的大变法家兼文人王安石,写了一首七绝,直接以“商鞅”为名,就是赞颂商鞅能够取信🄞于民: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既表达王安石对商鞅取信于民的敬服,也表示王安石自己🆜🐛🀢渴望取信于民的殷切🜳🆎心情。王安石与商鞅这两位大改革家,仿佛超越历史时空的限制,使两颗改革的心灵相遇。

    得到民众的支持后,商鞅开🜾🇰始正式🗸☰🃁主持变法。

    商鞅一共主持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整理户籍,命令百姓十🉫家🛺编为一什,五家编为一🉿伍,各家互相监视检举;如果有一家人犯法,十家连带治罪。